核准日期 | 2007年04月22日 | |
修改日期 | ①2010年09月17日 | ②2014年03月26日 |
③2015年12月01日 | ④2015年12月29日 | |
⑤2020年02月19日 | ⑥2020年04月29日 | |
⑦2021年01月13日 | ⑧2021年02月26日 | |
⑨2022年01月11日 |
依托度酸胶囊说明书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警示语 心血管血栓事件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引起严重心血管血栓性不良事件包括心肌梗塞和中风的风险增加,其风险可能是致命的。这种风险可能发生在治疗的早期,并可能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见【注意事项】)。 ⚫依托度酸禁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见【禁忌】和【注意事项】)。 胃肠道风险 ⚫NSAIDs引起严重胃肠道不良事件包括出血、溃疡和胃肠道穿孔的风险增加,其风险可能是致命的。这些不良反应可以发生在使用过程中的任何时候且没有警告症状。老年患者发生严重胃肠道(GI)事件的风险更大。(见【注意事项】) |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依托度酸胶囊
英文名称:Etodolac Capsules
汉语拼音:Yituodusuan Jiaonang
【成份】
本品主要成份为依托度酸。
化学名称:(±)1,8-二乙基-1,3,4,9-四氢吡喃并[3,4-b]吲哚-1-乙酸。
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C17H21NO3
分子量: 287.36
【性状】
本品内容物为白色或类白色颗粒和粉末。
【适应症】
用以缓解下列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1、骨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病变)
2、类风湿关节炎
3、疼痛症状
本品可用于以上疾病急性发作的治疗,也可用于以上疾病的长期治疗。
【规格】0.2g。
【用法用量】
遵医嘱,服用依托度酸的剂量应个体化,以保证最佳的疗效和耐受性。
⑴止痛:急性疼痛的推荐剂量为200~400mg,每8小时一次,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1.2g。体重在60公斤以下者,每日最大剂量不应超过20mg/公斤体重。临床观察发现,每间隔12小时给药一次,在一些病人中依托度酸仍有止痛作用。
⑵慢性疾病:依托度酸治疗慢性疾病(如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的推荐剂量为每日0.4~1.2g,分次口服,每日最大剂量不应超过1.2g。体重在60公斤以下者,每日最大剂量不应超过20mg/公斤体重。
依托度酸剂量每日0.4g以下,分次口服,或每晚单剂量给药0.4g或0.6g,在一些病人中有一定的疗效。
⑶老年人服用:依托度酸在老年人中的药代动力学与普通人群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在老年人中使用无需调整剂量,但应当小心。另外老年人对前列腺素抗体的作用较年轻人敏感,因此针对某一个体增加药物治疗剂量时更应慎重。
【不良反应】据国外文献报道
在使用依托度酸胶囊和片剂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中,约1%-10%的患者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
胃肠道不良反应包括:腹痛、便秘、腹泻、消化不良、胃肠胀气、大出血/穿孔、胃灼热、恶心、胃肠道溃疡(胃/十二指肠)、呕吐。
其它不良反应包括:肾功能异常、贫血、头晕、水肿、肝酶升高、头痛、出血时间增加、瘙痒、耳鸣、皮疹。
据国外资料报道, 2629例关节炎病人在开放、双盲的临床验证中观察4~320周的结果以及世界范围内的大约6万病人在依托度酸上市后的监测结果,上市后的自发性报道也包含在其中。
临床研究显示,依托度酸总的耐受性较好,大多数不良反应轻微而且短暂,以下所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的,可能与药物有关。
发生率≥1%--可能与药物有关:
全身症状:乏力、不适、寒战、发热。
消化系统:腹痛、便秘、腹泻、消化不良、腹胀、胃炎、黑便、恶心、呕吐、胃肠胀气、上腹痛、大便异常。
神经系统:焦虑、抑郁、头晕。
皮肤及皮下组织:瘙痒、皮疹。
特殊感觉:视物模糊,耳鸣。
泌尿生殖系统:排尿困难、尿频。
肌肉骨骼:关节痛。
发生率<1%--可能与药物有关:
全身症状:过敏反应、类过敏反应(包括休克)、胸痛、胸闷。
心血管系统:充血性心力衰竭、潮红、高血压、心悸、晕厥、血管炎(包括坏死性和过敏性)。
消化系统:厌食、口干、十二指肠炎、肝酶升高、结肠炎、嗳气、肝功能衰竭、肝炎(包括胆汁淤积性肝炎)、肠溃疡、黄疸(包括瘀胆性黄疸)、胰腺炎、伴或不伴出血和/或穿孔的消化性溃疡、口炎(包括溃疡性口腔黏膜炎)、口渴、肝坏死。
血液及淋巴系统:粒细胞缺乏、贫血、出血时间延长、瘀癍、溶血性贫血、中性粒细胞缺乏、全血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
代谢和营养:水肿、既往已控制很好的糖尿病病人中血糖升高、血肌酐增高。
神经系统:失眠、嗜睡。
呼吸系统:哮喘、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皮肤及皮下组织:血管性水肿、皮肤血管炎所致紫癜、多形红斑、Steven-Johnson综合征、多汗、荨麻疹、水疱样皮疹、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白细胞破裂性血管炎、色素沉着、剥脱性皮炎。
特殊感觉:畏光、短暂性视觉障碍。
泌尿生殖系统: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功能衰竭、肾乳头状坏死、尿素氮升高、肾功能不全。
据报道以下症状与服用依托度酸同时出现,其发生率小于1%,但两者是否存在必然的联系尚不清楚,仅用于提醒医生注意。其中包括两者之间因果关系不明确者以及经因果关系分析后确定其与依托度酸无关、但由于情况严重且发生率较偶然事件发生率为高者。
全身症状:感染、头痛。
心血管系统:心律失常(包括心动过速)、心血管意外、心肌梗死。
消化系统:食欲改变、结肠炎(包括缺血性结肠炎)、伴或不伴贲门痉挛或狭窄的食管炎、呕血、便血、胃肠道不适、烧灼感、胃痛、上腹部不适。
血液及淋巴系统:非典型淋巴细胞、红细胞压积降低,血红蛋白减少、嗜酸粒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
代谢与营养:体重改变。
神经系统:脑血管意外、意识混乱、手抖、注意力不能集中、多梦、感觉异常、烦躁。
呼吸系统:支气管炎、支气管痉挛、气短、过度通气、咽炎、鼻炎、鼻窦炎、打喷嚏、呼吸困难。
皮肤及皮下组织:脱发、脆甲、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斑丘疹、光敏、皮肤脱屑、皮下结节。
特殊感觉:眼/鼻烧灼感、结膜炎、耳聋、耳痛、鼻衄、异食癖、眼后疼痛、味觉倒错、味觉丧失。
泌尿生殖系统:乳房压痛、膀胱炎、阳痿、血尿、间质性肾炎、白带增多、夜尿多、肾结石、子宫不规则出血、阴道出血、肾功能损害。
肌肉骨骼:非自主性肌肉运动、肌肉痉挛、肌无力、肌肉疼痛、直肠-耻骨疼痛、第一掌指关节压痛。
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的不良反应:
全身症状—脓毒症、死亡
心血管系统—心动过速
消化系统—胃溃疡、胃炎、胃肠道出血、舌炎、呕血
血液和淋巴系统—淋巴结病
神经系统—焦虑、做梦异常、惊厥、昏迷、幻觉、脑膜炎、震颤、眩晕
呼吸系统—呼吸抑制、感染性肺炎
泌尿生殖系统—少尿/多尿、蛋白尿
【禁忌】
1.已知对本品过敏的患者。
2.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后诱发哮喘、荨麻疹或过敏反应的患者。
3.禁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围手术期疼痛的治疗。
4.有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后发生胃肠道出血或穿孔病史的患者。
5.有活动性消化道溃疡/出血,或者既往曾复发溃疡/出血的患者。
6.重度心力衰竭患者。
【注意事项】
1. 避免与其它非甾体抗炎药,包括选择性COX-2抑制剂合并用药。
2. 根据控制症状的需要,在最短治疗时间内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可以使不良反应降到最低。
3. 在使用所有非甾体抗炎药治疗过程中的任何时候,都可能出现胃肠道出血、溃疡和穿孔的不良反应,其风险可能是致命的。这些不良反应可能伴有或不伴有警示症状,也无论患者是否有胃肠道不良反应史或严重的胃肠事件病史。既往有胃肠道病史(溃疡性大肠炎,克隆氏病)的患者应谨慎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以免使病情恶化。当患者服用该药发生胃肠道出血或溃疡时,应停药。老年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出现不良反应的频率增加,尤其是胃肠道出血和穿孔,其风险可能是致命的。
4. 针对多种COX-2选择性或非选择性NSAIDs药物持续时间达3年的临床试验显示,本品可能引起严重心血管血栓性不良事件、心肌梗塞和中风的风险增加,其风险可能是致命的。所有的NSAIDs,包括COX-2选择性或非选择性药物,可能有相似的风险。有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其风险更大。
在丹麦国家注册中心进行的观察性研究表明,接受非甾体抗炎药治疗的心肌梗死(MI)患者,从治疗的第一周开始,再梗死、CV相关死亡和全因死亡的风险增加。在同一队列中,MI后第一年的死亡率在接受非甾体抗炎药治疗的患者中为每100人年20例,而未接受非甾体抗炎药治疗的患者为每100人年12例。虽然MI后第一年的绝对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在接下来至少四年的随访中,非甾体抗炎药使用者相对死亡风险仍在持续增加。
近期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应避免使用依托度酸胶囊和片剂,除非预期益处超过复发性CV血栓事件的风险。如果近期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使用依托度酸胶囊和片剂,应监测患者心肌缺血的迹象。
即使既往没有心血管症状,医生和患者也应对此类事件的发生保持警惕。应告知患者严重心血管安全性的症状和/或体征以及如果发生应采取的步骤。
患者应该警惕诸如胸痛、气短、无力、言语含糊等症状和体征,而且当有任何上述症状或体征发生后应该马上寻求医生帮助。
5. 禁用于冠状动脉搭桥(CABG)手术
两项大型临床对照试验发现,COX-2选择性非甾体抗炎药治疗CABG手术后前10-14天疼痛,心肌梗塞和中风的发生率增加。非甾体抗炎药禁用于CABG手术(见【禁忌】)。
6. 和所有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一样,本品可导致新发高血压或使已有的高血压症状加重,其中的任何一种都可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增加。服用噻嗪类或髓袢利尿剂的患者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时,可能会影响这些药物的疗效。高血压病患者应慎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包括本品。在开始本品治疗和整个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压。
7. 有高血压和/或心力衰竭(如液体潴留和水肿)病史的患者应慎用。COX-2抑制剂和传统非甾体抗炎药临床试验人员对随机对照试验的合作荟萃分析显示,COX-2选择性治疗患者和非选择性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患者的心力衰竭住院人数比安慰剂治疗患者增加了约两倍。在丹麦国家注册中心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的一项研究中,非甾体抗炎药的使用增加了心肌梗死、住院性心力衰竭和死亡的风险。此外,一些接受非甾体抗炎药治疗的患者出现液体潴留和水肿。
依托度酸的使用可能会削弱一些治疗这些疾病的药物的CV效应[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s)](见【药物相互作用】)。
避免在严重心力衰竭患者中使用依托度酸胶囊和片剂,除非预期益处超过心力衰竭恶化的风险。如果严重心力衰竭患者使用依托度酸胶囊和片剂,应监测患者心力衰竭恶化的迹象。
8. NSAIDs,包括本品可能引起致命的、严重的皮肤不良反应,例如剥脱性皮炎、Stevens Johnson综合征(SJS)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这些严重事件可在没有征兆的情况下出现。应告知患者严重皮肤反应的症状和体征,在第一次出现皮肤皮疹或过敏反应的其他征象时,应停用本品。
9. 肾脏效应
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会导致肾乳头状坏死和其他肾损伤。肾毒性也见于肾前列腺素在维持肾灌注中起代偿作用的患者。在这些患者中,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导致前列腺素形成的剂量依赖性减少,其次是肾血流量的减少,这可能导致明显的肾失代偿。肾功能受损、心力衰竭、肝功能障碍、服用利尿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患者和老年人发生这种反应的风险更大。停止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后,患者通常会恢复到治疗前的状态。
在一项为期2年的慢性研究中,观察到治疗后的雄性大鼠肾盂过渡性上皮增生,这是一种自发的变化,发生频率可变。
既往有肾脏疾病的患者慎用。
晚期肾脏疾病
目前还没有关于晚期肾脏疾病患者使用依托度酸胶囊和片剂的对照性临床研究资料。因此,不推荐晚期肾病患者使用依托度酸胶囊和片剂。如果必须使用依托度酸胶囊和片剂治疗,建议密切监测患者的肾功能。
10.过敏反应
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一样,未预先接触依托度酸胶囊和片剂的患者可能发生过敏反应。依托度酸胶囊和片剂禁用于阿司匹林三联征患者。这类症候群通常发生在患有或不患有鼻息肉的哮喘患者中,或者在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后出现严重的、可能致命的支气管痉挛。这类患者中有致命反应的报道(见【禁忌】)。发生过敏反应时应寻求紧急帮助。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妊娠期妇女:依托度酸对孕妇的作用情况由于缺乏恰当的对照组,因此没有肯定的结论,但应当慎用,必须权衡药物对病人的益处和对胎儿的潜在危险。NSAIDs对动脉导管闭合等心血管系统有影响。依托度酸对人类分娩影响尚不清楚,因此妊娠晚期应避免使用。
哺乳期妇女:目前还未知依托度酸是否分泌到人乳中,由于很多药物均可以分泌到乳汁中,故哺乳期妇女用依托度酸应当谨慎。
【儿童用药】依托度酸用于儿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未被证实,因此不推荐使用。
【老年用药】
依托度酸在老年人中的药代动力学与普通人群无显著差异,无药物蓄积现象,因此在老年人中使用无需调整剂量,但应谨慎用药。另外老年人对前列腺素抗体的作用较年轻人敏感,因此针对某一个体增加药物治疗剂量时更应谨慎。
【药物相互作用】
1、抗酸剂:同时服用抗酸剂对依托度酸的吸收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可使依托度酸的峰值浓度下降15~20%,但不影响达峰时间。
2、阿司匹林:依托度酸与阿司匹林合用时,尽管对游离依托度酸的清除不发生改变,但其蛋白结合率下降。此种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意义尚不清楚,然而由于两者同用时潜在的不良反应增加,因此临床不推荐此用法。
3、华法林:依托度酸与华法林同时应用可以使华法林的蛋白结合率下降,但不影响游离华法林的清除及凝血酶原时间,因此两药合用无需调整任何一种药物的剂量。然而上市后的一些报道显示两药合用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因此应当慎用。
4、苯妥英钠:依托度酸与苯妥英钠之间无明显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
5、格列本脲:依托度酸与格列本脲合用时,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均无明显改变。
6、利尿剂:在健康志愿者中,依托度酸与呋塞米、氢氯噻嗪之间无明显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依托度酸也不会减弱利尿剂的利尿效果。然而在已服用利尿剂或患有心、肾、肝功能衰竭的患者,两药同用应当小心。
7、锂:非甾体抗炎药使血浆锂水平升高,肾锂清除率降低。平均最低锂浓度增加15%,肾脏清除率减低约20%。该作用归因于非甾体抗炎药抑制肾前列腺素的合成。因此,当非甾体抗炎药和锂同时使用时,应仔细观察受试者是否有锂中毒的迹象。如果需要调整非甾体抗炎药的剂量,建议仔细监测锂的水平。
8、环孢素、地高辛和甲氨喋呤: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一样,依托度酸因抑制肾前列腺素的合成,使肾脏对环孢素、地高辛、甲氨蝶呤的清除发生改变,并增加其毒性。与环孢素相关的肾毒性也会增加。因此已服用这些药物的病人再接受依托度酸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时,应当密切监测药物可能出现的毒性,尤其是已有肾功能损害者。非甾体抗炎药,如依托度酸,不应在服用高剂量甲氨蝶呤之前或同时给药。据报道,非甾体抗炎药竞争性的抑制兔肾切片中甲氨蝶呤的积累。这可能表明它们可以增强甲氨蝶呤的毒性。一般来说,当与甲氨蝶呤同时给予非甾体抗炎药时,应谨慎使用。
9、蛋白结合:体外研究资料表明,布洛芬、醋氨芬、苯妥英、丙璜舒、吲哚美辛、氯磺丙脲、优降糖、萘普生、格列吡嗪、 炎痛喜康 均对游离依托度酸的比例无明显影响。
10、苯基丁氮酮:苯基丁氮酮使依托度酸的游离部分增加(约80%)。确定与苯基丁氮酮合用是否改变依托度酸清除率的体内研究尚未进行,不建议他们联合使用。
11、实验室检测的相互作用:服用依托度酸的患者尿中会出现其酚类代谢产物,因此测定尿胆红素可以出现假阳性反应。
用快速诊断学方法在一部分服用依托度酸的病人中发现其尿酮体出现假阳性反应。这一现象与其他临床情况无相关性,也与给药剂量无关。
12.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报道表明,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降低ACE抑制剂的降压作用。在同时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和ACE抑制剂的患者中,应考虑这种相互作用(见【注意事项】)。
【药物过量】
1、过量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的急性症状通常局限于嗜睡、恶心、呕吐以及上腹部疼痛,这些症状使用支持疗法后可逆转。
2、可发生胃肠道出血、昏迷。此外也可能发生高血压、急性肾功能衰竭以及呼吸抑制,但极为罕见。也可能发生过敏反应。
3、一旦发生过量用药,采用对症疗法和支持疗法。没有特效解毒药。服用大剂量的药物(常用剂量的5~10倍)或服用后4小时内有症状的病人应洗胃治疗。同时可考虑使用催吐或活性炭(成人60~100g,儿童1~2g/kg)以及渗透性导泻治疗。因为依托度酸的蛋白结合力很高,其他特殊疗法如利尿、碱化尿液、血液透析对排除本品可能无效。
【药理毒理】
药理作用
依托度酸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在动物模型中具有抗炎、止痛和解热作用。与其它非甾体抗炎药一样,依托度酸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有关。
毒理研究
遗传毒性:依托度酸体外Ames试验、小鼠淋巴瘤细胞试验和小鼠体内微核试验结果为阴性。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中,与阴性对照组相比,依托度酸组(50~200g/ml)可见染色体裂隙数目增加(未染色区域3.0%-5.3% vs 2.0%)。
生殖毒性:大鼠经口给予依托度酸高达16mg/kg(约96mg/m2)时,未见对雌、雄大鼠生育力的影响,但8mg/kg组可见受精卵着床数减少。致畸研究中,在2~14mg/kg/天剂量(接近人临床剂量)下,可见肢体发育的个别改变,包括大鼠中的多趾、少趾、并趾及趾骨未骨化和兔中的少趾和跖骨骨性结合。在初始或重复试验中,以上结果的出现频率和剂量组分布并不能确立明确的药物或剂量-反应关系。
致癌性:小鼠、大鼠分别经口给予依托度酸15mg/kg/天(分别约相当于45、90 mg/m2),给药期限分别不足2年或18个月,均未见致癌作用。
【药代动力学】
吸收
与溶液相比,依托度酸胶囊和片剂的全身生物利用度为100%,并且通过质量平衡研究确定至少为80%。与溶液相比,200mg依托度酸胶囊吸收良好且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0%。基于质量平衡研究,无论是片剂还是胶囊,依托度酸的全身生物利用度至少为80%。依托度酸口服给药没有明显的首过效应。单剂量给药200-600mg,在80±30分钟内其平均(±1SD)血浆峰值浓度(C)介于14±4至37±9μg/mL范围内(见表1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摘要)。每12小时给药达600mg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与给药剂量成正比关系。每12小时给药达400mg时,峰值血药浓度与总体和游离依托度酸剂量成比例,但在600mg剂量后,峰值比基于较低剂量预测的峰值高约20%。餐后服用依托度酸胶囊和片剂不会影响其吸收程度。然而,随餐服用会使达峰浓度降低约一半,并使达峰时间增加1.4至3.8小时。
表1.依托度酸在正常健康人群和各种特殊人群中的平均药代动力学参数
PK参数 | 正常健康人群(18-65)+(n=179) | 健康男性(18-65)(n=176) | 健康女性(27-65)(n=3) | 老年人(>65) (70-84) | 血液透析(24-65)(n=9) | 肾损害(46-73) (n=10) | 肝损害(34-60) (n=9) | ||
透析中 | 透析结束 | ||||||||
Tmax,h | 1.4 (61%)* | 1.4 (60%) | 1.7 (60%) | 1.2 (43%) | 1.7 (88%) | 0.9 (67%) | 2.1 (46%) | 1.1 (15%) | |
口服清除率,mL/h/kg(CL/F) | 49.1 (33%) | 49.4 (33%) | 35.7 (28%) | 45.7 (27%) | NA | NA | 58.3 (19%) | 42.0 (43%) | |
表观分布容积,mL/kg(Vd/F) | 393 (29%) | 394 (29%) | 300 (8%) | 414 (38%) | NA | NA | NA | NA | |
半衰期,h | 6.4 (22%) | 6.4 (22%) | 7.9(35%) | 6.5 (24%) | 5.1 (22%) | 7.5 (34%) | NA | 5.7 (24%) |
注:NA=未获得数据;*%为变异系数;+为年龄范围(岁)
分布
依托度酸的平均表观分布容积(Vd/F)约为390mL/kg。依托度酸超过99%与血浆蛋白结合,主要与白蛋白结合,游离部分小于1%并且与所研究的剂量范围内的依托度酸总浓度无关。目前尚不清楚依托度酸是否会分泌到人乳中;然而,根据其物理化学特性,预计会分泌到母乳中。通过体外研究,使用已报道的人类治疗剂量的峰值血清浓度,显示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吲哚美辛、萘普生、吡罗昔康、氯磺丙脲、格列吡嗪、格列本脲、苯妥英和丙磺舒均未显著改变依托度酸游离浓度。
代谢
依托度酸主要经肝脏代谢,特定细胞色素P450系统在依托度酸代谢中的作用尚未明确。在人血浆和尿液中鉴定出几种依托度酸代谢物,其它代谢物仍有待鉴定。代谢物包括6-、7-和8-羟基化依托度酸和葡萄糖醛酸苷依托度酸。在单剂量给药14C-依托度酸后,羟基化代谢产物占血清中总药物的不到10%。在长期给药时,肾功能正常的患者血浆中不会积累羟基化依托度酸代谢物,尚未研究羟基化依托度酸代谢物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积累程度。羟基化依托度酸代谢物经历进一步的葡萄糖醛酸化,然后经肾脏排泄,部分经粪便排出。
排泄
口服给药后依托度酸的平均口服清除率为49(±16)mL/h/kg。约1%以原药形式从尿液中排出,72%以原药和代谢物的形式从尿液中排出。
-原型 1%
-葡萄糖醛酸苷依托度酸 13%
-羟基化代谢物(6-、7-和8-OH) 5%
-羟基化代谢产物葡萄糖醛酸苷 20%
-未确认的代谢物 33%
尽管肾脏消除是依托度酸代谢物排泄的重要途径,但通常不需要对患有轻度至中重度肾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剂量调整。依托度酸的终末半衰期(t)为6.4小时(22%CV)。对于严重肾功能不全或正在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一般不需要进行剂量调整。
16%的给药剂量经粪便排泄。
特殊人群
老年人
在依托度酸的临床研究中,没有观察到老年患者和年轻患者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的总体差异。药代动力学研究显示,年龄对依托度酸的半衰期和蛋白结合率没有任何影响,预期的药物积累也没有变化。因此,基于药代动力学,老年人通常不需要调整剂量。
依托度酸主要经肾脏排泄。由于老年患者肾功能下降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应注意剂量选择,检测肾功能可能是有用的。
儿童
尚未确定18岁以下儿童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种族
尚未发现由种族引起的药代动力学差异。临床研究包括许多种族的患者,他们都以类似的方式作出反应。
肝功能不全患者
依托度酸主要经肝脏代谢。在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中,总体和游离依托度酸的分布没有改变。与肝功能正常的患者相比,急慢性肝病患者一般不需要减少依托度酸的给药剂量。然而,依托度酸的清除依赖于肝功能,严重肝功能损伤患者依托度酸的浓度可能降低。在给予依托度酸治疗的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中,血浆蛋白结合没有明显变化。
肾功能不全患者
依托度酸的药代动力学已在肾功能不全的受试者中进行了研究:轻度至中度肾功能衰竭(肌酐清除率37-88mL/min)时,依托度酸的肾清除率没有变化。而且,肾功能不全的受试者中,总体和游离依托度酸的分布没有显著性差异。因为与其它非甾体抗炎药一样,可能会进一步降低患者的肾功能,肾功能不全患者应谨慎使用依托度酸。在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中,因未结合部分增加50%,依托度酸的表观清除率增加了50%。游离依托度酸的清除率没有变化,这表明血浆蛋白结合在依托度酸分布中的重要性。在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中,依托度酸不会被显著清除。
【贮藏】
密闭,阴凉处(不超过20℃)保存。
【包装】
铝塑泡罩包装(聚氯乙烯固体药用硬片、药用铝箔),12粒/盒;24粒/盒;36粒/盒。
【有效期】 36个月
【执行标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YBH25022005-2014Z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20051816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
名 称: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
注册地址:山东费县北外环路1号
【生产企业】
企业名称: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
生产地址:山东费县北外环路1号
邮政编码:273400
联系方式:0539-8336336(销售部)、0539-5030608(质保部)
传 真:0539-5030900
网 址:www.LUNAN.com.cn